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

推薦公視-我們的島》毒氣大發

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「我們的島」節目──第487集「搶救雙溪實錄」。本集將於1月5日週一晚間22:00~23:00播出,1月10日早上10:00~11:00重播。

【公共電視台/採訪撰稿/李慧宜】

2008年12月,高雄大發工業區發生毒氣外洩事件,當地國中小的師生,大約有85人送醫,造成大寮鄉居民的集體恐慌,在發生毒氣外洩事件之後,我 們的島來到事發現場,當地居民對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,竟然是「終於發生了!」為什麼住在工業區旁邊的民眾,會有這樣的反應?他們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害怕又是 什麼?更誇張的是,從12月1日發生第一次污染事件開始,一個月來竟然連續發生了四次毒氣外洩,最後連家長都不敢讓學生到學校上學了,但是這個影響居民生 命安全的污染事件,卻遲遲找不到兇手,也沒有一家工廠承認,居民只能無奈的生活在恐懼之中。

緊急疏散、躲避不明氣體;頭暈、嘔吐;速速送醫。這中毒三部曲,是高雄縣大發工業區旁的居民,在2008年12月,一個月內不斷面臨的危機。從12 月1日、12月12日、12月25日到12月29日,大發工業區已經連續發生了四起重大的毒氣外洩事件。直到現在,吸了什麼毒氣沒有人知道。排放的元兇是 誰,也沒有確切的答案。

潮寮村,是高雄縣大寮鄉的典型農村,人口數約三千四百人。島嶼南方的冬陽,溫暖了早晨和市集裡的男女老少。

庄頭裡年輕人不多,村民常以腳踏車代步,幫忙帶孫子的老人們,會聚在路邊閒聊。生活在這裡,腳步是輕輕的、心情是舒緩的,沒有什麼要緊事,非馬上解決不可。

可是悠閒的生活中,卻隱藏著一股、延續了三十年的恐懼。因為在潮寮村北邊,隔著一條馬路、一道牆,就是大發工業區。民國六十八年,是台灣工業產值,首度高 於農業產值的年代,也是這一年,大發工業區在鄉民的引頸期盼下,正式進入大寮鄉。工業區成立之後,工廠一一進駐,附近聚落住家,雖然時常發現不明氣體,但 是因為沒有大礙,大家倒也相安無事。可是村民們萬萬想不到,三十年後,他們的孩子,竟然為此付出代價。

2008年12月1日,大發工業區首度出現不明毒氣,情況之嚴重,讓村民措手不及。短短兩個小時內,潮寮國中、潮寮國小,共有八十多名師生陸續送醫。

嘔吐、頭暈、胸悶,是最明顯的症狀,就醫的孩子,有人甚至在醫院住了十一天。12月12日,毒氣再度外洩,造成四名學生送醫,居民的不滿, 終於爆發。12月16日的座談會,來了三百多人,民眾怒火中燒、官員全力安撫。最讓居民無法接受的是,政府速度太慢,兩次都抓不到兇手。受害的學生們,跟 著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座談會。家長眉頭深鎖、孩子相互依偎,他們的無奈,全部寫在臉上。

潮寮國小和潮寮國中,都位在工業區隔壁。這裡的學生,最常出現呼吸系統和眼睛方面的疾病。連續兩年,大寮的空氣污染都勇奪全縣第一,空氣品質指數不 合格的天數,遠高於石化產業密集的林園和仁武。接二連三的毒氣外洩,在這個月同時擴及到潮寮地區的國中小學。不明氣體的毒害,沒有預警,也找不到兇手,學 校無法專心辦學,家長也開始幫孩子轉學。

潮寮國中一年一班的學生黃美慈,是其中兩次都中毒的學生之一。想起她的經歷,阿嬤跟媽媽都非常捨不得。可是12月25日,竟然又發生第三次的外洩事件,黃美慈三度進醫院,國中小共四十多位師生分批送醫。這次,居民靠自己的力量,循著毒氣找到禍首─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場。

不過,隔天來勘查的中央和地方官員,卻在污水場吵了起來。爭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呈現制度面的缺乏。誰來監督工業區?監測流程是什麼?檢舉事項誰來負責?種種問題沒有答案。

民眾自力救濟、四處抗議,號召家長學生、罷課施壓,工業區內甚至有十四家化工廠,也被迫暫停三天輸送污水到污水廠,但是,學生依然生活在不 安之中。12月26日,高雄地檢署開始偵辦此案,未來也將約談可疑廠商。大發工業區內的聯合污水場,以及區內十四家化工廠,都是檢察官蒐證的目標。

不明氣體的外洩,好像不會停止,12月29日下午和晚上,毒氣四度出現,又有四名學生、兩名老師送醫。潮寮地區的居民,到底該怎麼辦?

2008年元旦前,高雄縣教育處緊急決議,為了兩校師生安危,1月5日起,兩校師生必須移校上課。可是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,誰來保障?工業 區歸經濟部工業局管轄,長期沒有監測預警機制。環保署未盡職責,疏於推動監測機制建立法源,而高雄縣環保局,也沒有為縣民,積極監督工業區運作。各級政府 部門的漠視,造成了今天的結果。這個時候居民只能暗暗擔心,因為他們並不知道,下一次毒氣,什麼時候會再出現?

●側記
毒氣外洩的恐懼,是生活在大發工業區附近的居民,揮之不去的惡夢,到現在,受害的師生,都還不知道自己吸進去的毒氣是什 麼?他們只好靠大量的喝水、喝牛奶,希望用這種方法,來加速排出體內的毒素。住在工業區旁邊已經30年了,居民正等著看政府,到底要到什麼時候,才能建立 一套監測和預警的機制。

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「我們的島」節目──第487集「搶救雙溪實錄」。本集將於1月5日週一晚間22:00~23:00播出,1月10日早上10:00~11:00重播。

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:

★搶救雙溪實錄
雙溪河流經台北縣貢寮鄉雙溪鄉,是北台灣第四大河川,也是大台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、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。往溪裡仔細瞧,你會發現鱸鰻、日本禿頭鯊、台灣石賓、毛蟹等回游性魚類的蹤跡。往兩岸望去,只見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,為雙溪河點綴著素雅的淡妝。

★毒氣大發
2008年12月,高雄大發工業區發生毒氣外洩事件,當地國中小的師生,大約有85人送醫,造成大寮鄉居民的集體恐 慌,在發生毒氣外洩事件之後,我們的島來到事發現場,當地居民對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,竟然是「終於發生了!」為什麼住在工業區旁邊的民眾,會有這樣的反 應?他們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害怕又是什麼?更誇張的是,從12月1日發生第一次污染事件開始,一個月來竟然連續發生了四次毒氣外洩,最後連家長都不敢讓學生 到學校上學了,但是這個影響居民生命安全的污染事件,卻遲遲找不到兇手,也沒有一家工廠承認,居民只能無奈的生活在恐懼之中。

【公共電視台】

們的島》搶救雙溪實錄
【公共電視台/採訪撰稿/張岱屏】

溪河流經台北縣貢寮鄉雙溪鄉,是北台灣第四大河川,也是大台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、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。往溪裡仔細瞧,你會發現鱸鰻、日本禿頭鯊、台灣石賓、毛蟹等回游性魚類的蹤跡。往兩岸望去,只見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,為雙溪河點綴著素雅的淡妝。

現在,原本自然的河岸,一點點被石籠與水泥堤防佔據,治水工程在雙溪沿岸如火如荼進行。之所以會急著整治雙溪河,主要是因為近十年來象神、納莉、納坦颱風接二連三重創雙溪與貢寮,捲走財產,甚至奪走多位村民的性命。

民國九十四年,政府提出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,預計在民國102年之前,分三期整治全台270條縣市管河川與區域排水,總經費高達1160億,其中雙溪河的整治預估近十億。2007年中,雙溪河整治工程正式動工。

堤防是解決淹水問題的唯一方式嗎?我們與當地居民從出海口溯溪而上,一一探索雙溪河氾濫的原因。雙溪出海口南岸是著名的福隆沙灘,居民指出,這幾年因為工 程的關係,導致沙量減少、沙灘變薄,每逢颱風大潮,海水更容易倒灌進貢寮市街。繼續往上走到田寮洋溼地,這裡是雙溪河賞鳥的絕佳地點,這片溼地本來是天然 的滯洪池,保護下游村落不受威脅,因為北迴鐵路穿越,滯洪的功能被破壞。

民國六十年代,北迴鐵路拓寬工程導致洪泛平原被切割,到了民國八十年代,十二米寬的基福公路橫越河道,河水通路縮減,雙溪河也失去自由伸展 的空間。在雙溪上游的九份坑溪,河水的出路被鐵路涵洞檔住,每遇豪雨,附近的馬路就成了新河道,沿著公路傾洩而下。各種交通設施延著溪流而行,像是為河川 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緊箍咒,這些工程平常沒有人注意,卻是造成災難的元兇。

除了鐵公路的夾擊外,雙溪河也遭到公家與私人的步步進逼。牡丹溪與坪林溪匯流處是雙溪鄉人口最集中的地方,也是淹水災情最慘重的區域。居民 林曾文彥指出,鄉公所長期以來睜隻眼閉隻眼,讓民宅越建越逼近河床,侵占原有的河川地。而雙溪高中往河岸擴張,加高堤岸,闢建漆彈場,也是影響水流的重要 因素。在河水不斷的衝擊下,雙溪高中的邊坡已經崩塌,斷裂的路基不禁讓人擔憂,下一次洪水來臨時,河川會不會把被占用的土地一口氣討回去?

雙溪上游的山區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面,是台灣雨量最多的地方,又稱為雨極。在早期,豐沛的雨水滋養著無數梯田,對農民來說,水是老天贈與最珍貴的禮物,代表著一年的豐收。如今梯田荒蕪,雨水竟成為一種負擔。

在平林溪河畔經營農場的莊豪雄擔心,現在的整治方式只是把雙溪河當成另一條基隆河,忽略了雙溪是一個農業鄉鎮,把水圍堵在堤防外,只會讓農 業更加萎縮。繼續往上游前進,這裡是雙溪鄉的支流—牡丹溪,原本以為可以見到清澈的野溪,沒想到卻是像水泥階梯一樣三面光的河床。河川水溝化加上上千甲的 梯田消失,讓雙溪河上游失去天然蓄水的能力,也是導致近年來淹水加劇的原因。

世居在雙溪河畔的居民,從小看著雙溪河改變,他們非常清楚雙溪河的問題在哪裡,什麼是造成淹水的真正原因。但是規劃單位似乎沒有聽見居民的 聲音,直到整治工程開始動工,居民才驚覺這樣做有問題。為了反對興建堤防與抽水站,當地居民發起連署,他們認為河川整治不是加高堤防就好,應該是要根本解 決造成淹水的原因。2008年12月5日的地方說明會上,居民紛紛站出來告訴規劃單位,他們不要現在的整治方式!

地方的壓力越來越大。2008年12月23日,台北縣政府水利局的規劃人員到現場勘查。一聽到政府單位要來,雙溪鄉三、四十位阿公阿媽一早冒著綿綿細雨聚集在橋頭,他們希望滿腹的焦急跟擔憂,整治河川的規劃人員能夠聽見。

已經隨子女搬去羅東的阿公呂凱成聽說有官員要來,清晨六點就搭車趕回雙溪。眼看自己的田地變成堤防用地、深潭被填平,他說寧願不要政府的徵 收費用,自己的田被淹掉沒關係,但是堤防不能這樣做,會產生更大的災害。在雙溪支流丁子蘭溪附近,原本的洪泛區現在蓋了水泥堤防兼腳踏車道,讓原本的河川 更為窄小。住在一旁的居民擔心,暴雨來時,山上的洪水將找不到出路。

2008年12月23日下午,一向主張非工程治水的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來到雙溪視察,規劃單位坦承,目前以50年的洪水頻率所做的防洪規劃,根本檔 不住納莉或納坦這樣的天災。在居民輪番陳情之後,李鴻源最後做出裁示,檢討目前雙溪河的治理計畫,在半年內重新提出一個兼顧當地居民意見的規劃案。

歷經一年的努力,雙溪居民終於力挽狂瀾,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與對當地豐富的知識,成功地扭轉了雙溪河的命運。未來雙溪河將流向何方,就要看治水的官員們怎麼做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